说到网站性能优化,Brotli这个压缩算法最近真是越来越火了。作为一个折腾过各种优化方案的技术博主,我发现很多人都在问:Brotli真的比gzip强那么多吗?老实说,当初我第一次测试Brotli的时候也被它的表现惊到了——某些情况下压缩率比gzip高出20%都不止!不过具体效果还得看实际场景,这里面可有不少门道。
Brotli和gzip的压缩率对比
从上个月我们对公司官网的实测数据来看,Brotli的优势确实明显。一个典型的Vue单页应用打包后的JS文件,gzip压缩后是145KB,而Brotli能压到112KB。CSS文件的差距更夸张:从58KB直接降到43KB。这种级别的体积缩减对移动端用户特别友好——毕竟网速慢的时候,节省几十KB都能明显感觉页面加载变快了。
但也不是所有场景都碾压
有意思的是,Brotli对某些类型的文件效果反而不如gzip。比如我们测试Markdown文档时发现,当内容重复率不高时,Brotli的字典预加载机制反而成了累赘。还有个小细节:Brotli的压缩速度比gzip慢不少,CPU占用率会高15%左右。所以如果你的服务器配置一般,流量又大,这个性能损耗还是需要考虑的。
兼容性现状和配置建议
虽然现在95%以上的现代浏览器都支持Brotli(包括Chrome、Firefox、Edge等),但要特别留意一些老旧的办公电脑可能还在用IE11。我们的做法是在Nginx里配置优先返回Brotli,如果客户端不支持再fallback到gzip。另外建议启用Brotli静态预压缩,毕竟每次请求都动态压缩真的很吃CPU。
# Nginx配置示例
brotli on;
brotli_comp_level 6;
brotli_types text/plain text/css application/javascript application/json;
brotli_static on; # 使用预压缩文件
说实话,现在要是新建一个项目,我肯定会首选Brotli。但如果是已经上线的老项目,除非有明显的性能瓶颈,否则从gzip迁移到Brotli的优先级可能还不如其他优化点高。毕竟技术选型永远要权衡收益和成本,你们说是不是?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