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实话,CDN配置这事儿看似简单,但实际操作起来坑还真不少。就拿缓存规则来说,很多人觉得“配了就行”,结果回头一看命中率低得可怜——我自己就曾经因为给动态接口误设了缓存,导致用户数据错乱,紧急排查了半天。其实常见错误往往集中在几个关键环节:缓存策略的粗放配置、回源设置的想当然,还有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查询字符串和Host头问题。下面我就结合具体案例,聊聊哪些地方最容易踩雷。
缓存时间设置一刀切
最典型的错误就是把所有资源都按同一标准设置缓存。我曾见过有人给静态图片和用户订单API都设置了30天缓存——结果用户下单后页面迟迟不更新,客服电话都被打爆了!实际上,静态资源(如图片、CSS、JS)应该设置长期缓存(比如一年),而动态内容必须明确禁止缓存。去年某电商平台就因为这个问题导致促销价格无法实时更新,损失了不少订单。
忽略查询字符串的处理
这个问题太常见了:同一个CSS文件,因为带了?v=1和?v=2的参数,就被CDN当成两个不同资源缓存了。有个客户曾经抱怨CDN效果差,我一看发现他们的统计参数没做过滤,导致缓存命中率只有40%!现在主流CDN都支持“忽略查询字符串”选项,但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个功能的存在。
回源Host头配置不当
这事儿我踩过坑:源站用Nginx做了多域名托管,结果CDN回源时带的Host头是加速域名,源站找不到对应配置直接返回404。后来才发现要在CDN控制台专门设置回源Host头——有些厂商把这个选项藏得比较深,不仔细找根本发现不了。据我所知,至少三成CDN故障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。
SSL证书配置疏忽
现在全站HTTPS是标配,但CDN的证书配置经常出问题。有的人在源站用了自签名证书却忘了在CDN端上传CA证书,导致回源失败;还有人在证书到期前没及时更新,造成服务中断。去年某知名SaaS服务商就因为CDN证书过期导致全球服务瘫痪2小时,这个教训实在太深刻了。
其实避免这些错误并不难,关键是要建立完整的配置检查清单。每次修改CDN设置时,最好先在测试环境验证,特别是缓存规则和回源设置——毕竟线上服务经不起折腾啊。你们在配置CDN时还遇到过哪些奇葩问题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交流!

缓存时间一刀切真的坑死人,血泪教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