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选择企业网络设备时,我们经常会陷入两难的境地——既想要专业级的性能,又得考虑有限的预算。说实话,作为运维人员,我见过太多企业在这件事上栽跟头了。有的公司一味追求高配置,结果设备利用率还不到30%;有的则为了省钱买了”看起来够用”的设备,最后发现根本扛不住业务高峰。
网络设备选型的三个致命误区
很多企业在采购网络设备时容易犯的第一个错误,就是只看表面参数。比如看到”千兆交换机”就下单,却没注意背板带宽和包转发率这些关键指标。去年有家客户就因此吃了大亏,买了一台号称”24口千兆”的交换机,结果同时用8个端口就跑满了性能。
第二个常见误区是忽视扩展性。我们公司刚开始就犯了这个错误,买了台刚刚好满足当前需求的防火墙,结果业务增长后不得不重新采购,反而浪费了更多预算。建议至少要预留30%的性能余量,这点真的很重要。
第三个坑就是迷信大品牌。不是说品牌不重要,但有些高端设备的功能,中小企业真的用不上。我见过不少公司花大价钱买了思科顶级设备,结果90%的功能都用不到,反而增加了维护难度。
按业务特性选设备的实用技巧
对于在线教育、视频会议这类对延迟敏感的业务,路由器的QoS功能绝对不能含糊。我们做过测试,同样带宽下,支持智能流控的路由器能让视频卡顿率降低40%以上。而如果是电商网站,Web应用防火墙(WAF)的投入就非常必要了。
特别要提醒的是,选择无线AP时一定要考虑终端密度。普通的家用AP标称能带30个设备,但在办公环境下,15个设备同时在线就可能出现明显卡顿。建议按标称参数的50%来规划比较稳妥。
那些容易被忽略的隐藏成本
设备采购价只是冰山一角!我列几个经常被忽略的成本点:首先是授权费用,很多安全设备是按用户数收费的;其次是电力消耗,一台24小时运行的万兆交换机,一年的电费可能够买台新设备了;还有就是培训成本,新设备的操作培训往往需要3-5天,这段时间的误操作风险很高。
最后说个血泪教训:千万别为了省钱买二手核心交换机。我们曾经为了节省3万块采购了一台二手设备,结果一年内维修费就花了2万多,还导致过两次业务中断。有些钱,真的省不得啊!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