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来Java应用的内存泄漏问题,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啊!Java的自动内存管理本该让开发者高枕无忧,但现实却常常事与愿违。就在上周,我们团队就遇到一个棘手的生产问题:一个运行了三个月的Java服务突然开始频繁Full GC,响应时间从原来的几十毫秒飙升到数秒。起初大家还以为是业务量激增导致的,直到查看监控才发现JVM堆内存使用率长期维持在90%以上,这明显不正常。
内存泄漏的典型症状
其实Java内存泄漏往往都有迹可循。最常见的就是堆内存使用率持续攀升,即使触发了GC也降不下来。我们当时遇到的情况就很典型:老年代使用率一直维持在高位,Young GC频率异常增加,每次Full GC后释放的内存也越来越少。更明显的是,通过jstat观察到的内存曲线就像爬楼梯一样,只升不降!
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迹象是应用响应时间逐渐变慢。你可能觉得奇怪,明明代码没改,为什么系统越来越卡?这往往是因为GC线程占用了大量CPU资源,导致业务线程执行时间被挤压。我们当时就是用top命令发现Java进程的CPU使用率异常高,其中sys占比很大,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。
实用排查工具与技巧
要快速定位内存泄漏,jmap绝对是首选工具。我们当时就是用jmap -histo:live <pid>发现了端倪——某个自定义缓存类的实例数量异常之多,居然占用了近1GB内存!不过要提醒大家,这个命令会触发Full GC,在生产环境使用要特别谨慎,最好在业务低峰期操作。
如果条件允许,使用jcmd生成堆转储文件会更安全。我们后来的做法是jcmd <pid> GC.heap_dump /tmp/heap.hprof,然后用MAT工具详细分析。说实话,第一次看到MAT的泄漏分析报告时,我们都惊呆了——原来是一个静态Map在不停地累积数据,而且从来没有清理过!
其实很多时候问题就出在这些细节上。比如我们遇到的这个案例,开发同学本意是做数据缓存,结果因为没有设置过期时间,数据越积越多。更糟糕的是,由于这个Map被多个线程并发访问,还导致了CPU飙高的问题。这种复合型问题要是不深入排查,真的很难发现根源。
预防胜于治疗
经过这次教训,我们团队现在都会在测试环境先用jstat做长时间的压力测试,观察内存使用曲线。另外,强制要求所有使用缓存的地方必须设置合理的过期策略,对于大对象更要特别注意。说实话,与其等问题发生了再手忙脚乱地排查,不如提前把这些预防措施做到位。
最后给大家一个小建议:定期用VisualVM或JProfiler这类工具做性能剖析,它们能帮你发现很多潜在的内存问题。毕竟,在问题还没影响到用户之前就解决掉,这才是最好的运维实践,你们说是不是?

这个排查思路很实用,我们项目也遇到过类似问题👍
用jmap确实要小心,上次我在高峰期执行直接把服务搞挂了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