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nux系统配置有哪些技巧?

话题来源: BBR加速游戏延迟实测对比

说到Linux系统配置,这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话题。每次在终端里敲命令的时候,我都感觉像在进行一场与系统的深度对话——有时候顺畅无比,有时候却要折腾大半天。最近帮朋友优化他的游戏服务器时,发现很多Linux用户都忽略了系统调优这个环节,其实只要掌握几个关键技巧,性能提升真的立竿见影。

系统服务的精简之道

你知道吗?很多Linux发行版默认开启的服务可能根本用不上。上周我检查一台Ubuntu服务器时惊讶地发现,系统竟然同时运行着打印服务、蓝牙服务——在一台没有外设的服务器上!用systemctl list-unit-files查看后,我果断停用了十几个多余服务,内存占用直接降了200MB。不过要提醒的是,禁用服务前最好先了解每个服务的用途,我曾经不小心停用了网络管理器,结果只能重启进入救援模式重新配置。

内存管理的隐藏技巧

内存使用率总是居高不下?试试调整swappiness参数吧。这个参数控制着系统使用交换空间的倾向程度,默认值60对大多数桌面环境来说都太高了。对于服务器,我一般会设为10,这样系统会更倾向于使用物理内存。具体操作很简单:

echo 'vm.swappiness=10' >> /etc/sysctl.conf
sysctl -p

记得有次给游戏服务器做优化,调整这个参数后,卡顿现象明显改善。不过也要注意,如果你的应用确实需要大量内存,设置过低可能导致OOM killer过早介入。

IO调度器的选择艺术

不同的使用场景需要不同的IO调度器,这点经常被忽略。对于SSD设备,我强烈推荐使用mq-deadline或者none(即noop),它们能显著降低IO延迟。传统机械硬盘则更适合使用bfq调度器。更改方法很简单:

echo mq-deadline > /sys/block/sda/queue/scheduler

实际测试中,将数据库服务器的调度器从默认的cfq改为mq-deadline后,IOPS提升了将近30%!当然,具体效果还要看你的硬件配置和使用场景。

文件系统的性能调优

ext4文件系统虽然稳定,但默认参数偏保守。如果你用的是SSD,不妨在挂载时加入discard和noatime选项。discard支持TRIM功能,能保持SSD性能;noatime则避免每次访问文件都更新访问时间,减少不必要的写操作。不过要注意,某些应用可能会依赖atime信息,修改前请确认需求。

说实话,Linux系统配置就像是在解一道永远解不完的谜题,每次优化都能发现新的可能性。关键是要理解每个参数背后的原理,而不是盲目照搬教程。毕竟,最适合的配置永远是基于实际使用场景的。你在系统配置中还遇到过哪些有趣的问题?欢迎一起讨论!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