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处理一个跨机房网络问题时,真让我深刻体会到网络排查的”艺术性”。你看那traceroute里跳动的数字和星星点点,就像在解谜一样,每次都能发现新的线索。说来有趣,有次凌晨3点还在追查一个诡异的丢包问题,最后发现居然是机房里一只老鼠把光纤咬了个小缺口!这种非典型的故障案例告诉我们,高效的网络排查不能只盯着技术指标,有时候还得有点”侦探思维”。
别急着下结论:那些容易被误判的正常现象
有次看到一个客户发来的traceroute截图,第5跳全是星号,客服人员直接报修说是网络故障。但你知道吗?实际上30%的跳点星号都属于运营商正常配置。我通常会建议先用mtr工具连续跑10分钟看看(mtr --report-wide google.com -c 100
),数据显示近半数的”疑似故障”其实都是虚惊一场。
建立你的排查武器库
除了标配的ping和traceroute,我现在遇到问题一定会同时启动这三个工具:
- tcptraceroute:绕过ICMP限制的神器,用
tcptraceroute -n -T -p 443 8.8.8.8
能看到真实业务路径 - netsniff-ng:这玩意抓包性能比tcpdump高十倍都不止,特别适合高流量场景
- SmokePing:连续绘制网络质量趋势图,很多间歇性问题一眼就能看出来
上个月处理AWS东京区的延迟问题,就是靠这套组合拳发现是他们的ELB节点在特定时段负载不均衡造成的。
养成记录的好习惯
我现在有个特别实用的excel模板,每次排查都记录:时间戳、工具命令完整截图、运营商当时的网络通告(去bgp.he.net查)、甚至天气状况。你可能觉得记天气有点夸张?但真实案例告诉我,恶劣天气导致的海缆抖动概率能增加37%(数据来源:APNIC 2023年报告)。
说到底,提高排查效率的关键不在于工具多高级,而是要学会用工程师思维观察细节。就像那位发现TTL异常的工程师说的:网络故障排查,三分靠技术,七分靠经验。下次遇到问题不妨慢下来想想,或许答案就藏在某个你习以为常的数字里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