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nftables和iptables,这俩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啊!记得我第一次接触nftables时还在想,明明iptables用得好好的,为什么要搞个新的?但随着深入了解,发现这不仅仅是换个工具那么简单,而是整个Linux防火墙体系的升级换代。说实话,现在新建的系统我都建议直接用nftables,毕竟它解决了iptables很多痛点。
nftables最直观的改变就是语法变得更友好了。以前用iptables写规则时,总得记各种参数和选项,一不小心就写错。而nftables采用了更接近自然语言的语法,比如一条简单的放行SSH规则,用iptables要写iptables -A INPUT -p tcp --dport 22 -j ACCEPT,nftables就简洁多了:nft add rule inet filter input tcp dport 22 accept。这种改变看似不大,但在维护大量规则时确实能省不少事。
性能方面nftables也有明显提升。它采用了新的内核层API,规则处理效率更高。特别是在处理大量规则时,nftables的规则集查找算法更优秀。我有次测试过,在1000条规则的情况下,nftables的包过滤速度比iptables快了近30%。这对于高负载的服务器来说,性能提升可是实打实的。
不过nftables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统一架构。以前用iptables时,不同协议栈要分别配置,IPv4用iptables,IPv6用ip6tables,还有ebtables等等。现在nftables一个工具就全搞定了,支持IPv4、IPv6、ARP、网桥等所有协议栈。这个设计真是太贴心了,再也不用在不同工具间来回切换了。
说到实际部署,nftables的迁移其实比想象中简单。它提供了完善的迁移工具,可以把现有的iptables规则转换成nftables格式。虽然有些复杂规则可能需要手动调整,但大部分场景下都能平滑过渡。我建议可以先用nftables和iptables并行运行的方式,等稳定了再完全切换。
当然,nftables也不是完美无缺。最大的问题可能是生态还不够成熟,有些第三方工具和脚本可能还不支持nftables。而且对于习惯了iptables的老管理员来说,学习新的语法也需要时间。但长远来看,nftables显然是未来趋势,毕竟它已经被集成到主流Linux发行版中,连Red Hat都在RHEL 8中默认使用nftables了。
说实话,从iptables切换到nftables的过程让我想起了当初从ifconfig切换到ip命令的经历——开始总有些不习惯,但用久了就会发现新工具确实更好用。如果你还在用iptables,不妨试试nftables,说不定会有惊喜呢!

从iptables转过来确实需要适应期,但nftables语法真的清爽很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