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DNS配置优化,相信不少运维老手都有一把辛酸泪。记得上周我接手了一台响应速度慢得离谱的服务器,排查了半天才发现是DNS解析的问题 – 这玩意儿平时不显山露水,一出问题却能让你怀疑人生。今天就结合这些年踩过的坑,聊聊怎么把服务器DNS配置调教得更高效。
DNS服务器选择有讲究
很多人直接就用ISP提供的默认DNS,这其实是个误区。我实测过,像阿里云的223.5.5.5、Google的8.8.8.8这些公共DNS,响应速度往往比本地运营商提供的快20%以上。有个小技巧:用dig +stats
命令可以直观比较不同DNS服务器的响应时间。
别忘了DNS缓存这回事
系统自带的DNS缓存机制简直就是双刃剑。我有次遇到个诡异情况:域名记录明明已经更新,但服务器死活解析不到新IP。后来发现是systemd-resolved的缓存作祟,用systemd-resolve --flush-caches
才解决。建议重要环境可以适当调短缓存时间,比如把/etc/nsswitch.conf
里的缓存时间从默认的1分钟改为30秒。
多DNS备援不是摆设
在/etc/resolv.conf
里配置多个nameserver真的太重要了!去年我们有个区域DNS服务商宕机,就因为只配了一个DNS,导致整个业务停摆半小时。现在我都强制要求至少配3个:一个主用,两个不同运营商的备用。不过要注意,Linux默认是按顺序查询的,想实现真正的负载均衡可以装个dnsmasq。
EDNS0了解一下?
这个可能很多人没注意过 – 在/etc/resolv.conf
里加上options edns0
能显著提升大型DNS响应效率。特别是用CDN的时候,支持EDNS0的客户端能获取到更精准的节点位置。有次给电商网站做优化,光加这一条就让首屏加载时间减少了15%,效果出人意料。
说到底,DNS优化是个细致活。每次调优后建议用time dig example.com
记录基准数据,这样才有对比依据。你们在DNS配置上还遇到过什么奇葩问题?欢迎在评论区交流~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