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晨三点被服务器报警吵醒的经历,估计每个运维都懂那种心惊肉跳的感觉。那次帕鲁服务器的崩溃让我彻底明白了一个道理:好的监控系统不是等服务器挂了才报警,而是要像老中医一样”治未病”。你知道最可怕的是什么吗?有时候服务器表面上风平浪静,背地里SMART值已经亮红灯了。
监控不只是CPU和内存
很多团队把监控简单理解为盯着CPU和内存使用率,这就像只测体温就说身体没问题一样荒谬。我们团队现在监控108个指标,从磁盘IO等待时间到TCP重传率,甚至RAID卡的BBU状态都不放过。上周就靠监控发现了RAID阵列的”幽灵写入错误”,避免了一场数据灾难。
告警不是越灵敏越好
刚开始做监控时犯过很蠢的错误——把磁盘空间告警阈值设成95%。结果半夜总是被”狼来了”的警报吵醒,后来学乖了,改成了阶梯式告警:80%发邮件,90%发短信,95%才打电话。更妙的是加入了”告警疲劳度”算法,同一个问题反复出现时会自动降低通知频率。
日志监控的艺术
/var/log/简直就是故障的藏宝图,但你得会找。我们把关键服务的错误日志实时推送到Elasticsearch集群,为不同类型的错误配置不同权重。比如MySQL的”死锁警告”可能只是小打小闹,但要是出现”表空间损坏”那就是红色警报了。有意思的是,通过日志聚类分析,我们还提前发现了黑客的端口扫描行为。
人为啥比算法重要
最好的监控系统也要配合正确的人为判断。我们规定每个告警必须附带”故障树”,值班人员要根据”是硬件问题?网络问题?还是配置错误?”的思路层层排查。有趣的是,现在团队新人都要玩一个”故障模拟”游戏,在虚拟环境里处理各种突发情况——这种训练可比背书管用多了。
说到底,监控就像给服务器装心电图,重要的不是仪器多高级,而是你能否从那条起伏的曲线里看出危险的征兆。你们团队有什么独特的监控技巧?是时候更新你的监控策略了,毕竟谁都不想半夜三点被手机铃声吓得从床上弹起来…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