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Wireshark这个网络分析神器,我这个老运维可是又爱又恨。爱它强大到可怕的分析能力,又恨那些需要熬到深夜抓包分析的崩溃时刻。上周五那个MTU问题的案例(你们看到上篇文章了吧?)要不是有了Wireshark,可能现在还在头疼呢!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几个实战中最实用的Wireshark技巧。
过滤是个技术活,别只会用IP地址
大多数人刚用Wireshark都只会输入”ip.addr==192.168.1.1″这种基础过滤,这太浪费了!特别是当你要分析一个复杂网络问题时。比如上次排查MTU问题,我用的是”tcp.analysis.retransmission”过滤重传包——一下子就抓到了那些因为MTU问题被丢弃的大包。
更绝的是用”http contains login”直接筛选登录请求,或者”dns.qry.name contains baidu”看DNS查询记录。这些过滤语法记熟了真的能救命,我手机备忘录里专门有个Wireshark过滤清单。
不要错过彩色标记的警告信息
Wireshark有个很贴心的功能是会自动标注异常流量。那些红红黄黄的标记不是白给的!比如TCP重传会用红色标注,ACK延迟是蓝色。上次有个诡异的网络抖动问题,就是先注意到了密密麻麻的红色包才发现的。
这里有个小心得:在”视图”→”着色规则”里可以自定义这些颜色标记。我把TCP窗口问题调成了亮橙色——因为这类问题在云服务器环境太常见了。
时间就是金钱,掌握统计功能
真的,别再一个个包看了!Wireshark的统计功能简直是效率神器。在”统计”→”对话”里能看到所有TCP/UDP会话,按数据量排序就能快速定位异常流量。”IO图表”功能自动生成的流量走势图,用来怼开发人员说”你们的API在压测时有内存泄漏”特别有说服力。
说个实战案例:有次服务响应慢,用”统计”→”服务响应时间”分析HTTP请求,很快就发现是某个特定的API拖慢了整体性能——整个过程不到5分钟。
专家信息是块宝地
右下角那个不太起眼的”专家信息”按钮(像个小火箭图标)超有用!它会自动汇总各种网络异常,按错误、警告、提示分类。记得有次排查HTTPS问题,就是从这里发现TLS握手失败才找到方向的。
提醒新手的血泪教训:一定要养成先看专家信息的习惯。有次我花了2小时分析抓包,最后发现专家信息第一条就写着”TCP校验和错误”,原来是用错了网卡镜像端口…
最后说个私房技巧:在复杂网络环境抓包时,我习惯先保存原始数据,然后用”文件”→”导出特定分组”把关键会话单独保存。这样发给其他工程师分析时,既保护了敏感数据又方便对方直接查看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