虚拟化平台性能优化方法?

话题来源: 虚拟机磁盘扩容后系统未识别的解决方案

说到虚拟化平台的性能优化,这真是个让运维工程师又爱又恨的话题。记得去年我们数据中心那台跑着50多个虚拟机的ESXi主机突然性能暴跌,CPU使用率长期保持在90%以上,虚拟机频繁卡顿,用户投诉电话都快被打爆了。当时排查了半天,才发现是内存气球驱动在作祟——那些配置了内存预留的虚拟机把主机内存吃得死死的,其他虚拟机只能拼命swap。这个惨痛教训让我深刻认识到,虚拟化性能优化真不是简单调几个参数就能搞定的事。

内存管理的艺术

虚拟化环境的内存管理简直像在走钢丝!太松了浪费资源,太紧了又影响性能。我们后来发现,给关键业务虚拟机设置内存预留确实能保证性能,但这就像在停车场预留车位——空着的时候别人也不能用,太浪费了。现在我们的做法是:对核心业务系统保留适量内存预留,普通业务虚拟机则启用内存共享和透明页共享。你知道吗?启用TPS后,我们那台256G内存的主机,光是重复内存页去重就省出了近30G空间,这效果比单纯加内存划算多了!

存储性能的隐形杀手

存储I/O性能问题往往最容易被忽略,但影响却最大。有次我们给财务系统换了SSD存储,本以为性能会飞起,结果反而更慢了。后来用esxtop一看,好家伙,存储队列深度设置得太低,IOPS根本发挥不出来。调整队列深度后,性能直接提升了40%!现在的经验是:对于不同的工作负载要用不同的存储策略。数据库虚拟机我们就用厚置备延迟置零,开发测试环境用精简置备,这样既保证性能又不浪费空间。

CPU调度的小心机

CPU资源分配也是个技术活。以前我们总觉得给虚拟机分配越多vCPU越好,结果发现8个vCPU的虚拟机性能还不如4个vCPU的!原来这就是所谓的CPU就绪时间问题——vCPU越多,等待物理CPU调度的时间就越长。现在我们遵循“够用就好”的原则,一般业务虚拟机最多给4个vCPU,而且会把关联性强的虚拟机分散到不同的物理CPU上。说起来你可能不信,光是优化CPU配置,我们某个Java应用的响应时间就从2秒降到了800毫秒。

说到底,虚拟化性能优化是个需要持续调优的过程。每个环境都不一样,别人的最佳实践放到你这里可能就不适用。关键是要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,实时观察性能指标,慢慢摸索出适合自己环境的“黄金配置”。你们在性能优化方面有什么独门秘籍吗?欢迎一起交流讨论!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