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公网访问老掉线?可能是运营商 CGNAT 搞的鬼

2025.7.9 杂七杂八 902
33BLOG智能摘要
运营商在家中网络中部署CGNAT(运营商级NAT)可能导致公网访问不稳定。常见症状包括SSH连接频繁断开、Web服务访问不稳定及规律性丢包。通过traceroute追踪发现,100.64开头的IP为CGNAT的明显标志。CGNAT使多个用户共享少量公网IP,导致会话超时缩短和网络拥塞。解决办法包括联系运营商索要公网IP、启用IPv6或使用内网穿透工具(如frp、Tailscale)。建议新装宽带应确认是否涉及CGNAT,并定期检查公网IP有效性。
— 此摘要由33BLOG基于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,仅供参考。

我的公网访问老掉线?原来是运营商偷偷上了 CGNAT 这辆破车

我的公网访问老掉线?可能是运营商 CGNAT 搞的鬼

大家好,我是 33blog 的站长。最近在折腾家庭服务器的时候,发现一个特别诡异的现象:明明配置好的公网访问,隔三差五就会莫名其妙断开连接。作为一个老网工,这简直是在挑战我的职业尊严!经过一周的排查,终于揪出了罪魁祸首——运营商偷偷部署的 CGNAT。

症状:像得了间歇性失忆的网络

最开始我以为是路由器的问题,毕竟我的华硕 AC86U 已经服役三年了。但换了新路由器后问题依旧:

  • SSH 连接平均 30 分钟必断
  • Web 服务访问时灵时不灵
  • Ping 测试出现规律性丢包

最气人的是,每次断连后等个 5-10 分钟又自动恢复,活像网络得了阿尔茨海默症。

破案:traceroute 暴露的蛛丝马迹

当我用 traceroute 追踪路由时,发现了个奇怪现象:

$ traceroute example.com
 1  192.168.1.1  (我的路由器)
 2  100.64.23.17 (嗯?这个 IP 不对劲!)
 3  218.85.152.1 (运营商网关)

看到那个 100.64 开头的 IP 了吗?这就是 CGNAT 的典型特征!运营商为了节省 IPv4 地址,偷偷把用户塞进了 Carrier-Grade NAT 的大池子里。

CGNAT 的七宗罪

简单来说,CGNAT 就是运营商级的 NAT 转换:

  1. 多个用户共享少量公网 IP
  2. 运营商中间又多了一层 NAT
  3. 会话超时时间被强制缩短

这就好比把 10 户人家塞进一个三室一厅,厕所还要排队用,能不经常出问题吗?

我的自救方案(亲测有效)

经过和运营商斗智斗勇,总结出几个解决方案:

方案一:死磕客服要公网 IP

我直接打电话给运营商:”我是做网络直播的,需要固定公网 IP”。客服开始装傻,我就搬出《电信条例》第二十一条,最后成功要到了静态公网 IP。

方案二:IPv6 曲线救国

如果运营商支持 IPv6(现在基本都支持了),可以:

# 路由器开启 IPv6 穿透
sysctl -w net.ipv6.conf.all.forwarding=1

实测 IPv6 基本不受 CGNAT 影响,速度还更快。

方案三:内网穿透工具

作为备选方案,我测试了几个工具:

  • frp:配置稍复杂但性能最好
  • ZeroTier:适合组虚拟局域网
  • Tailscale:基于 WireGuard 的超简方案

血的教训

这次踩坑让我明白:现在的家庭宽带已经不再是”给个光猫就能用”的时代了。建议各位:

  1. 新装宽带时一定要问清楚是否 CGNAT
  2. 定期检查自己的公网 IP 是否真实
  3. 重要服务尽量上云或者用 IPv6

如果你也遇到类似问题,欢迎在评论区交流。下次我准备写写《如何用树莓派搭建 CGNAT 检测器》,感兴趣的话记得订阅哦!

评论

  • 原来如此!我说怎么最近远程访问家里NAS老是断连,看来也得找运营商撕逼去了 😤

  • IPv6确实是个好办法,我们公司内网现在都用IPv6了,速度比IPv4稳定多了

  • 哈哈哈这个比喻太形象了!”10户人家塞进三室一厅”,运营商也太抠门了吧